由“技”到“艺”: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春冰谈《笔法记》

(通讯员:周华 龚玉灵 拍摄:陈草谜)2019年3月27日周三晚7点,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刘春冰老师莅临我院,在艺媒楼1104为我院学生带来主题为“从荆浩的《笔法记》研究论中西美术之比较”的学术交流讲座,讲座过程中师生互动不断,氛围积极融洽。

刘春冰老师首先对我国唐代山水画大师荆浩的《笔法记》进行了简要解读,他指出,荆浩的《笔法记》虽然只有短短不足2000字,但却包含了深刻的山水画创作方法、理论以及品评准则等思想。《笔法记》当中所列述的山水画 “真”与“似”、“华”与“实”的区别,山水画创作原则及标准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品评艺术水平高下的“神、妙、奇、巧”四等,用笔“筋、肉、骨、气”的“四势”,以及“有形”之病与“无形”之病等精湛的观点都因其对时代的超越性而日久弥新。由此,刘春冰老师认为,对《笔法记》的精研细学将对主修艺术专业的同学们将来的文艺创作大有裨益。

undefined

继而谈到《笔法记》所折射的中国文艺史观时,刘春冰老师又循循引出了中西方美术比较的研究课题。他指出,中国古代的文艺史观十分注重内容与形式、通变和日新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一点从《论语》当中提出的“文质彬彬”到《易传》提出的“立项以尽意”的思想中皆可考证。而反观西方,由于古希腊和中世纪对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看法和估价远低于中国古代,所以其关于艺术史的思考研究,则比中国要晚很多年。直至今天,西方艺术史理论看来也还在“形式”、“符号”、“语言”、“图像”这些概念中打圈子,陷入形式与内容的不可克服的对立之中。


undefined

  在讲座的最后,刘春冰老师高度强调了“技”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在“技”进入自由状态,即“道”的状态后,才能达到“艺”的境界。这里谈到的“技”即艺术再现和表现的模式与手法,而每个艺术创作者要想打通笔墨,由“技”入“道”最后升华至“艺”则无疑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实践和文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