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远蜓)7月14日,艺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为期7天的秭归野外教学实习圆满结束。54名学生分为13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围绕屈原文化、脐橙产业、长江生态保护等主题完成实地拍摄,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为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图为教学实习结束大合照 刘定耀摄
本次教学实习,由宁薇、喻继军、刘定耀、尚媛媛、黄爱武、吴颢6位老师集体指导,13个小组深入秭归城乡,用镜头记录当地特色。其中,聚焦屈原文化的部分小组走访屈原祠、屈原庙,挖掘非遗活化故事;关注秭归乡村振兴的团队,蹲点脐橙种植基地,跟踪从田间到市场的产业链条;还有小组将目光投向生态保护,记录长江清漂队日常作业,展现“共抓大保护”的实践成效。学生们熟练运用无人机航拍、稳定器跟拍等方式,分工完成选题调研、脚本撰写、现场拍摄等全流程工作,日均报备进度,确保视频拍摄高效推进。
图为1小组拍摄长江清漂队现场
图为4小组拍摄三闾骚坛现场
图为3小组拍摄守庙人现场
图为7小组交流学习现场
为保障实习质量,广播电视学专业前期筹备工作周密有序。6月22日至24日,喻继军、刘定耀两位专业教师前往秭归进行选题调研。6月24日晚,专业召开教学实习动员会,通报选题前期调研情况,明确教学实习目的与要求。7月4日,专业召开选题把关会,指导老师们针对13个小组的拍摄预案、脚本写作等提出优化建议,助力学生精准聚焦。
图为6名指导老师赴秭归融媒体中心考察交流 刘定耀摄
7月8日上午,为确保野外教学实习工作顺利进行,6名教学实习指导教师来到秭归融媒体中心,实地了解中心的运行情况,双方就本次教学实习的新闻选题如何拍摄落地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图为郑承志教授讲座现场 徐睿琦摄
图为原秭归县移民局副局长王海群为学生们讲解三峡移民博物馆 杨广艺摄
野外教学实习期间,新闻传播系还特邀秭归县委党校三级教授郑承志为广电师生做了题为《秭归胜迹溯源——浅谈秭归历史文化》的学术讲座,特别聘请原秭归县移民局副局长王海群为师生们讲解秭归县三峡移民博物馆,助力学生更深入深刻地理解秭归当地的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了解波澜壮阔的三峡移民历史和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三峡移民精神,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三峡秭归产学研基地完备的后勤保障,为实习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持。从7月8日正式开拍至7月13日返程,学生们在烈日与细雨中坚持创作,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化了对“实践出真知”的理解。
“这不是终点,而是用镜头记录时代的新起点。”广播电视学专业23级本科生纷纷表示,此次实习让他们更深刻体会到,新闻人不仅要贴近现实,更要服务社会。未来,他们将继续以实践锤炼本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影像记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