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共生·智创未来|艺术与传媒学院开学第一课活动顺利进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方向,艺术与传媒学院32日晚在北区音乐厅举办“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学院院长何清俊、党委副书记边建华、学工组辅导员曾戈晖、兼职辅导员吴健及2024全体本科生参加本次活动,围绕“人文传承、技术赋能与跨界创新”主题,共话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活动伊始,院长何清俊教授以《破界·共生:当神话遇见AI-文化与科技的创造力革命》为题,围绕“扎根传统、破界突围,以AI赋能新未来展开“开学第一课”的讲述。何清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重构”为切入点,结合近期现象级作品《黑神话:悟空》与《哪吒2》的爆火案例,深入剖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逻辑。他指出,二者的成功源于对东方美学与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度挖掘,以新时代叙事视角诠释抗争与进取精神,展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何清俊院长强调了破界思维的重要性,认为AI是工具而非主宰,唯有保持原创思想、做好‘甲方’,才能在技术赋能中掌握主动权”。他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生产力解放,鼓励同学们通过跨学科的实践探索个人兴趣与人生规划的多元路径。

最后,何清俊院长结合时代命题向同学们提出五点期望,留下殷殷嘱托。一、重塑自我精神: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魄突破舒适圈,在大一关键期开阔眼界、提升认知,拒绝被既定轨道束缚。二、集体成长智慧:在团队协作中学会适应与和解,摒弃怨天尤人,以积极心态拥抱变化。三、责任驱动学习:将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担当统一,培养奉献精神,以责任意识锚定奋斗坐标。四、理性应对内卷:拒绝盲目竞争,在“反内卷”中厘清方向,找到专属赛道。五、跨界创新实践:融合人文艺术与技术思维,勇于在自我觉醒中开辟新领域。  

技术赋能人文,传承照亮未来。主题教育的最后,何清俊院长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勉励莘莘学子,新时代需要兼具深度思考能力与跨界视野的创新者,鼓励大家以文化传承为根、以技术赋能为翼,在人文与科技的共振中书写青春答卷。新学期伊始,艺术与传媒学院在人文与科技交织的赛道上,将持续深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助力同学们成为有思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新时代艺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