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设计——桂宇晖院长六名学生的设计感悟

2016年12月9日19:00,艺术与传媒系列讲座在艺媒楼1104室准时开讲。本期讲座邀请到桂宇晖院长的六名学生张柳、余洋、丁莉君、胡羽佳、赵莉莉、许硕,他们为同学们分享了面向未来的设计的感悟和思考。

讲座开始,张柳同学率先上台和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标志设计和品牌的感悟。她先从“中国logo第一人”陈丹的《当代设计、品牌、互联网+》演讲谈起,引发“如何做一个有温度,有意思,有营养,有价值的设计人”的思考。她谈到,从陈丹设计师的演讲中认识到标志设计应从传承中创新,作为未来设计人的学生,当前最好是把手头功夫练好。通过展示和讲解陈丹的北京银行、鸟巢、国家京剧院、CCTV、中国南方电网、宁夏银行的标志设计作品,张柳让同学们认识到“是与不是之间是好的东西”。最后,通过讲述了赵赵的“十万与三千的西服”的设计的故事,她指出,勇敢做自己就是品牌。

余洋同学就自己参加的华中科技大学的《新媒体与都市未来》研讨会,分享了关于新媒体景观和数字生活的所思所感。研讨会让她认识到新媒体景观是媒介的景观,是新+媒体+艺术+景观,是观念、技术与表达的结合,是动态的连接的交互的设计,是人、自然、技术的融合。数字生活2.0则是关注人生的三大乐事吃、玩、睡的生活,无所不在的健康科技已经到来,要做出好的设计得先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丁莉君同学以《虚拟现实与未来设计》为主题分享了对VR技术,VR产品的发展,VR的功能特型以及未来设计的理解。她阐明,VR技术已经应用于室内设计、环境建筑、服装设计、游戏设计等领域,VR技术给人们带来沉浸式新体验但同时遭遇安全问题。她指出,VR技术的趋势是隐形、小型化和互动沉浸式体验。时代在变设计在变,最后,丁莉君同学以2015年欧洲歌唱大赛的舞美设计为例向同学们阐述了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新社会、新文化下的设计新变化,新设计应定位于新角色、新使命、新对象、新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研二的胡羽佳同学则以《面向未来的设计思维》为题分享的自己感悟。她首先从现状入手,认为社会的现状是物理距离缩小了而心理距离却增大了,设计的现状是批量重复生产。针对新媒体,她解释了新媒体的流动性、变化性、交互性,并认为新媒体以体验方式向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伽马值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新的维度。关于未来的设计,她指出,设计不保留永久性只保留在场性,而不同的场域会引起不同的化学反应。未来设计需要新的适应能力,胡羽佳总结了未来设计的适应性能力结构,即广泛学习、问题洞察、整合技术、概念创意、形式感觉、商业过程。协调解决的结合。

赵莉莉同学以与我们切身联系的科技讲述了“数字生活在身边”。她先从科技的发展谈起,谈到科技是什么,她以VR技术的运用为切入点认为科技应该是一个被用在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而不是一个盒子。最后,她为同学们总结了设计的思维、概念、内容、方式等等变化。

许硕同学以VR为着眼点,讲解了如何从VR的沉浸式体验中走出来。他首先解释了何为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体验方式。然后,她阐明了VR时代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负和、零和、正和三种关系。最后,落实到怎么做,他认为,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引导用户实现虚拟到现实的软着陆,才能使用户既能体验到虚拟世界的乐趣又能从虚拟世界走回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