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媒体设计系教师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


(通讯员:张孜颖)新学期开始,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艺术与传媒学院各系展开了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视觉与媒体设计系老师按照学院要求,认真对待此次活动。9月10日召开了办学思想大讨论任务动员会,会上传达了学习文件,布置了学习任务,提出了学习要求。会后,视觉与媒体设计系老师认真学习文件,并于2020年9月17日和18日两天分专业方向组织了办学思想大讨论,所有专业教师围绕上周布置的自学内容、学院办学思想大讨论提纲,结合自身岗位工作思考,积极进行建言献策。内容如下:

 

一、视觉传达方向

老师们就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几方面展开讨论。

1. 郑立波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年组建了视觉与媒体设计系,下设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原来的动画专业组建而成、视觉传达设计由资讯艺术设计更名而来,两个专业均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新的专业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如学生在校学习满意度亟需提高、就业形势严峻等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之从前年开始,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按照大类招生,不分专业、打通学习等新的培养形式改革,面对国际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态势,以及国内高校掀起的此起彼伏的改革浪潮,我院的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教育模式与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发展契机。

 

2. 狄丞老师

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社会实践创新三大层面,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专业壁垒、响应国家战略,重点围绕“战略设计模块”、“科技设计模块”、“产业设计模块”、“设计理论模块”、“设计思维模块”五大领域构建模块课程组,视觉与媒体设计系应该对面向国际化与数字化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做全新的研究和探索,围绕提升文化自信与国际竞争力、打造实践教学生态系统,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跨界融合多能力复合型人才、极具时代特征的专项设计应用型人才、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

1)教学模式创新:在创新教学理念前提下,重新定义“做中学”,重视学生“自主学”,从而塑造复合型人才基因。

注入行业新观念、新技术,大力提倡创新性教学,打造新式平台和内容。

导入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机制,采用全新模式与方法。

2)教学内容创新:响应国家战略、升级五大课程模块,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专业壁垒,构建目标明确的课程群,从而构筑应用型人才基础。

战略设计模块

科技设计模块

产业设计模块

设计理论模块

设计思维模块

3)社会实践创新:紧紧围绕提升文化自信与国际竞争力,打造实践教学生态系统,创建跨界创新型人才途径。

设置校际、校企理论+实践复合型平台,拓展人才培养路径,提升文化自信。

开展跨地区协同创新设计提升国际竞争力。

 

3. 徐莉老师

1)促进学院招生宣传形象打造和声誉传播工作,优化并规范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

深入全省各地高等院校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活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先后奔赴省内高校,分别从我校材料学科学位点建设与发展、师资队伍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与招生政策等方面多渠道、多方式展示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和办学成果。

2)智媒时代,新文科、新艺科、新工科发展路径思考——文工交叉、艺术兼修,文、艺、工多学科融合发展。

这是一个跨界的新融合可以利用与专业教育同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通识课程,以及与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脑科学、网络信息安全等“新工科”和“新理科”连接,交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社会学科课程,推动传媒学科专业从纯文科和艺术学习走向文工交叉、艺工兼修,文艺工打通,进而走多学科融合的新文科、新工科和新艺科的发展道路。

3)艺术设计专业应结合学科优势和特色促进成果转化,增强服务社会与地方经济贡献力。

与地质学院结合合作交流开展地质插画项目与环境学院交流合作交流开展环境艺术项目等科学与艺术是如影随形的,科学赋艺术以严谨,艺术予科学以灵感,双方都获得了不同凡响的感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共同使命让地质与艺术碰撞出异样的火花。相互可以共同促进服务社会与经济

4)促进学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不断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

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国际化培养平台。

学习其他院校“选派优秀本科师范生赴境外学习交流”计划,每年全额资助100余名师范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为期8周的方案课程修读,学生可以此获得相应境外学习课程学分。

秉承学校育人理念,遵循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为目标,探索和完善具有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发挥多学科、综合化优势的基础上,适当引进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在全校通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任意选读。

5)艺媒学院应在学校美育建设中主动作为,探索加强与落实美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报校刊、学生刊物、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举办校园艺术节,开展非遗艺术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4. 周斌老师

1)学生人数过多,导师管理学生精力有限难以面面俱到,教学责任重大。学生一旦有心理或者学业问题,都归结于导师,老师倍感压力,不够合理和人性化。建议学院建立一种制度,当学生出现身心问题,学院联系相关老师进行多方面指导

2)目前专业教室硬件老化,例如投影仪、教室等损坏,影响教学效果。需要进行硬件升级,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3)研究生需要独立工作学习的空间,应提供固定教室和场所,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同时也方便老师指导。

4)大类平台学生分专业指导,应根据学生专长和兴趣给予专业建议,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

 

5. 张帆老师

1)目前学院存在教学条件老化,教学设备损坏无人修理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例如艺媒楼四楼画室长期多处漏水,影响学生上课,教学基础条件得不到满足。

2)目前研究生人数过多,导师安排企业导师有压力。建议企业导师以学院的名义联系,院系进行统筹安排。

 

 

 

 

 

 

 

 

二、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一是如何融入国家对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中,特别是交叉学科建设,老师们讨论了可以从学院内容和学院外部两方面展开,打通设计学人才培养。二是本科教学“严在地大”目标要逐一落实到细节上。三是有老师结合自身研究感受,认为设计学科可以和地学类多交流,依托地学专业加大交叉和融合。

此外,老师们还围绕教学中的问题和感触进行了讨论,如加强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建议学校优化辅修课排课制度,使大家的教学秩序更加合理有序。

 

 

本次视觉与媒体设计系教学大讨论在老师们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反映出不少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为视觉与媒体设计系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思考。面对新时代、新阶段,视觉与媒体设计系应在技术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智能+”的研究视域,充分利用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设计教育事业及转型的契机,结合中国地质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师资基础和规模特点,以视觉与媒体设计系下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两个本科专业为源点构建学科辐射网络,不断强化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构架适应专业创新发展的路径。